摘要: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会产生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不适应、自信心减弱、嫉妒心加重和早恋等心理问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通过开展班级活动、与家长沟通等方式进行引导和管理。
关键词:学生;心理问题;引导
从小学到中学是学生阶段的一个重要门槛,尤其在初一年级,受学生年龄阶段、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笔者做了以下探讨:
一、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
1.学习任务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小学阶段除了语文和数学以外,其余科目均没有学习任务和压力,考试都在90分以上,甚至可以得满分。但进入初一就不一样了,开设课程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外,还有历史、地理、生物和政治等。每一门课程老师都给学生提出要求和学习任务,有的学校各科考试成绩还要排列名次并向家长公布。平常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定义、公式、古诗、英语单词和课文。繁重的学习任务、激烈的竞争以及家长过高的期望等给初一的新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很多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适应中学生活。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小学阶段老师要求不严,学习任务不重,对英语的重视不够。初中不但要学英语而且要和语文、数学一样,每天一课的学习任务对有些学生来说重担压在身上,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还有一月一次的考试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心情十分紧张。好学生担心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和同学的冷眼,以致产生焦虑感;差生为了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拼命追赶,承受着自卑和担心双重折磨,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对中学生活充满了失望。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很敏感,严重者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适应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尤其是住校生,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还没有享受够父母的关怀和呵护,就远离亲人,独自生活。加之住宿条件差,伙食不好,学习任务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无人倾诉,许多住校学生因此非常苦恼。而他们在遇到矛盾时无人及时给予疏导和调节,很容易走极端。一些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就是家和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封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致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交谈”、“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感到十分孤独、寂寞”、“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人际关系”,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信心不足
与小学相比,初中制定了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及考试制度,老师的教育方法也更为严格,一些基础薄弱和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因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常常违反校纪班规而被老师或班主任批评。学生因不能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而产生焦虑,甚至痛恨自己并失去自信心。另一方面,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高中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感到“前途渺茫”,而失去自信心。认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以至于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而成为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之人。
4.嫉妒心较重
在现代家庭中,孩子就是一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整天当“小太阳”围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的要求从不拒绝。长此以往,给孩子的感觉是“我”是最好的,谁都不如我。加之,有的家长本身就爱斤斤计较,不能吃亏,也会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当他们走出家门,面对更广阔的交际空间时,难以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现实。发生矛盾后,总是把过错和责任都推向他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不能宽容和理解他人,甚至爱钻牛脚尖,迁怒于他人后, 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对于比自己强的同学,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竞争中稍微受挫,就采取各种手段对付竞争对手,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语进行恶意中伤,有的付诸手段卑劣的行动。
5.早恋问题的出现
中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特别是初一学生,还未脱离稚气,又对异性产生了朦朦胧胧的好感。“总是想看到他”、“总想和他在一起”、“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爱上了语文老师”,由此感到“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走进了早恋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1.关心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优秀,但有的学生在小学时不错,而进入初中后,成绩起伏较大,有的甚至越来越差,以致跟不上班,于是产生焦虑、不安、失望、悲观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笔者在班上实行了“一帮一、手拉手”活动,要求英语和数学成绩优异者主动找一位差生进行课外辅导。在下一次考试中,如果被帮者成绩有所提高,就要写一封感谢信,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并由班委会和其本人共同出资,买一份小礼物送给这位热心的同学。这样既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让学生学会了感恩。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涌现了一大批热心的学生,一些差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通过这种方法班上同学之间的矛盾明显减少,和谐友爱的气氛越来越浓。
2.利用班会,通过实例,教会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周一次的班会,笔者都提前设计好各种活动。如: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也教会学生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免让不良情绪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
3.及时和家长沟通,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最初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发财致富,对孩子放任自流,懈怠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娇宠、娇生惯养;有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不少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对于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笔者及时和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让家长也重视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明白健康的心理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初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班主任,不仅仅抓班级的常规管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加大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常规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曾天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2(4).
[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Abstract: After entering into junior high schools from primary schools, som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heavy learning pressure, inadaptab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 weak confidence, heavy jealousy and puppy love appear. Teachers in charge of class and subject teachers should adopt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implement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by carrying out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communicating with parents.
Key word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guidance
随机阅读
- [中等教育] 漫谈初中语文话题作文
- [中等教育] 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分析
- [中等教育]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之我见
- [中等教育] 论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实施建
- [中等教育] 中学语文与信息技术学科的
- [中等教育] 初中生实用高效学习方法
- [中等教育] 高三生物备考课型模式的深
- [中等教育] 如何上好初中政治复习课
- [中等教育] 七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
- [中等教育] 如何激发中学生写作兴趣
- [中等教育] 浅析新课程下中学生英语口
- [中等教育] 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
- [中等教育]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创新
- [中等教育]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有
- [中等教育] 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五
- [中等教育] 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
- [中等教育] 高中学生英语作文自我批改
- [中等教育]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
- [中等教育] 化学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 [中等教育] 中学生英语口语训练方法之
- [中等教育]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
- [中等教育] 初中生怎样学好思想品德课
- [中等教育] 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
- [中等教育] 层次滚动多元学科考试评价
- [中等教育]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进展与
- [中等教育]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实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