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的引导中,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必须互相平衡。重前者轻后者,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很被动;重后者轻前者,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很浮躁,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两者之间不能偏重任何一方,什么时段学生应自主探索学习,什么时段教师应及时点拨;什么问题学生会自学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该设计……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一、探索前,教师要精心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探索前,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准备好探索的材料,设计好探索的情境、问题和任务。设计的任务要做到难易适度,探索难度不许太深,“陷阱”不应太多,否则会使学生困在其间出不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设计了如下的过程:
1.师生以游戏的形式共同写出了十几个分数。
2.请学生分析这些不同的分数(学生只能简单地将分数按真分数与假分数、最简分数与非最简分数两种办法分类)。
3.教师请学生合作将这些分数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4.根据学生的反馈,将这些分数以集合的形式分成能化成有限小数和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两类。
5.布置探索的任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什么有关?
结果,学生无从下手,花了十分钟的时间,没有丝毫突破。
因此,教师在探索任务的设计时,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那学生就不仅完成不了任务,而且久而久之会对探索产生畏惧。所以,教师在设计探索任务时,需要提供有力的探索支点,引发学生的探索策略。必要时,教师要及时出示探索要求和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素材,如小棒、小圆片、图画纸等等。学生有了这些探索支点,才能找到探索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引发多样化的探索策略。此时,教师不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由学生决定学什么与怎样学。
二、探索中,教师要适时介入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教师该在什么时候给予他们帮助,有一定的技巧。若介入过早,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就可能阻碍他们自主发现结论的机会;若介入过晚,则使学生长时间处于失控状态,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阻碍他们探索的进度。所以,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分析,看学生是不是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只要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即使会犯错误,也不要马上介入,给他们在错误和失败中学习的机会。只有在学生感到很无助了,教师非介入不可了,教师才给他们一些开放性的方法上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在反思中成熟。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让学生探索用尽可能多的办法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当学生认为只有两种方法时,教师可以介入问:“只有两种方法吗?平均分是什么意思?”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知道了:只要两份一样多就是平均分,这样的分法有无数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观察者”、“参谋者”和“鉴赏者”,即教师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或信息,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留给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生动场景。
所以,教师要把握介入的时机是否得当、介入是否必要和有效。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更要及时指点迷津。在学生的探索活动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之间存在差异,探索活动具有一种不可预见性。这也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划定一个动态生成的圈,在不断的调整中,找到发挥引导、组织、参与作用的最佳切入点,成功地组织教学。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引导之间的“度”,以达到最佳平衡,取得最佳效果。
三、探索时,教师要适度引导
适度引导是指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身份积极介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教材、不同反馈的信息,给予一定程度的启发和点拨,提出适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意见,使学生闭塞的思路“峰回路转”。但这种帮助和引导不是直接的、完全的托出,而是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一种计策和谋略。
给予学生适度的引导,要求教师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灵活引导,保证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向正确。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提一些建议,如“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探索梯形的面积”等。由于学生前面已学过“拼凑法”、“割补法”,它能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很快就“迁移”到学习新知识中。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部让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的“边缘”,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当起了观众。教师步入这样的误区之后,就会导致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经常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探索活动不是学生个体的一种自由活动,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索,特别是当学生求通未得、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和障碍、误入歧途的时候,需要教师适时予以引导,这是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总之,自主探索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索,要处理好自主和引导、放和收、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试论学习文言文倒装句的一
- [教育理论]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创
- [教育理论] 新课程下教师如何认识自我
- [教育理论] 小学科学课堂以探查促进有
- [教育理论] 说解题思路 培养推理能力
- [教育理论] 浅谈有效教学的好方法学习
- [教育理论]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
- [教育理论] 浅议怎样上好复习课
- [教育理论] 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几
- [教育理论] 做一名有心的好教师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